代码 | 名称 | 当前价 | 涨跌幅 | 最高价 | 最低价 | 成交量(万) |
---|
鼓励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积极股东”再次被写入国家级文件 。
中办 、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 ,其中提到,发挥资本市场对完善公司治理的推动作用。强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诚信义务,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险资在频频举牌,公募、私募等管理规模扩容 ,其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这种影响力不仅在公司的定价权上,还体现在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度上。
以私募为例 ,5月25日,A股首例私募基金并购上市公司有了新进展,公司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邝子平 ,收购主体变更为苏州工业园区启辰衡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简称“苏州启辰 ”) 。私募收购上市公司也旨在从早期的财务套利转向深度产业整合,也被认为积极股东的典型案例。
站上33万亿的公募基金更是A股上市公司投资的主力,华创证券研报指出 ,仅以被动投资“话语权”边际提升,A股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中,至少包含1只ETF的公司达1294家。
去年以来险资举牌高达32次
险资向来是资本市场上活跃的机构投资者 ,随着2024年监管持续引导行业发展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保险行业2025年开门红积极转型,负债端资金风偏提升或推动险资增配权益 。
华创证券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 ,险资再次掀起举牌潮。2024年险资合计举牌20次,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涉及交运(5次)、公用事业(5次)、医药生物(3次) 、环保(3次) ,整体红利风格较为明显。2025年至今,险资举牌共12次,其中举牌港股大行尤为突出 。
截至2024三季度末 ,险资重仓流通股合计市值达到5586亿,占股票投资(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合计2.33万亿)的23.9%。达到险资股票投资的四分之一。
在机构看来,忽略市值波动影响 ,2025年险资带来的股市增量资金或达2000亿元左右量级,或流向红利板块超1300亿元 。机构投资者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356只ETF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5%
值得注意的是 ,当下公募基金改革正在进行时,其中,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 ,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本轮公募基金改革的重要一环。
5月9日,中基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管理规则》 ,其中,《规则》首次以自律规则形式明确了公募基金作为“积极股东”的关键角色定位,成为公募基金关注的焦点 。
公募基金在A股上市公司参与程度较深 ,仅以ETF维度来统计的话,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中,有多少ETF的身影?
华创证券给出最新的答案:截至2024年上半年 ,指数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基金及增强指数基金)持股占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过5%的个股已经356只,较2023年底增加63只。
其中,有81只个股的被动型基金持仓比例超过10% ,有11只超过20%,包含盛美上海、海光信息、中芯国际 、大全能源、晶科能源等个股。以盛美上海、海光信息 、中芯国际等为例,指数基金持股比例占上市公司近3成比例。
随着ETF扩容至4万亿元,ETF基金频频出现也频频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 。
华创证券上述研报指出 ,截至今年1月14日,A股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中,至少包含1只ETF基金的公司数量为1294家 ,共计462家公司前五大股东中包含了1只或多只ETF基金。
“在被动投资稳步渗透、权益市场长期向好叠加渠道发力的共同作用下,我们预计2025年ETF市场规模有望继续突破,持续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华创证券研报认为 ,基于对2025-2030年股票型ETF规模的预测,乐观情况下,预计2025年指数基金持股比例达到10%及以上的公司数量有望突破120家 ,持股比例在5%到10%(不含)之间的公司有望突破400家 。
全球视角下,各类机构投资者正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公司提高股息支付率、提升长期盈利能力 、优化治理模式、促进ESG实践等。
在业内来看 ,预计在新“国九条 ”的引导下,指数基金将加速发展,公募基金作为积极股东,在优化公司治理、推动公司提升分红水平以及引导公司持续回馈投资者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私募收购A股上市公司已有案例落地
A股首例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并参与产业整合案例落地 ,从早期的财务套利转向深度产业整合,一级市场基金开启了通过并购整合探索新路径 。
根据公告显示,知名VC启明创投旗下GP苏州启辰将取得天迈科技1775.67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10%)及对应表决权 ,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股东将由郭建国变更为苏州启辰,实控人将由郭建国 、田淑芬夫妇变更为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邝子平。
此次交易尚需深交所合规性审核确认、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办理股份转让过户相关手续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批准。若交易收购完成 ,将成为“924新政”明确支持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后首例纯机构收购案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控股天迈科技,邝子平意欲打造智慧交通生态 ,天迈科技或能与启明创投在智能交通、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形成多维度产业协同。私募投资者以收购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产业布局中,这一案例也让市场更为期待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更有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 ,去年以来,私募大比例接盘上市公司股权也曾经引发市场重视 。包括大智慧 、东晶电子、中京电子、博创科技 、铭普光磁、引力传媒等近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与私募基金之间的协议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进展或完成公告,股权转让比例多超过5%。
诚然,私募举牌上市公司目的多样 ,亦有私募在举牌后通过派驻董事 、提案等方式影响公司决策,参与公司治理,不少上市公司选择通过此种方式引入投资者或战略合作伙伴 ,以实现产业协同或优化资产结构。
机构热议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股东”关键角色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海外经验来看,大型机构投资者从“搭便车 ”逐步转向“股东积极主义” ,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保险、公募、私募等等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未来不仅仅是被动的财务投资者,还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如参与股东大会 、提出议案等方式,对投资对象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施加影响 ,以追求更好的投资回报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
上述人士指出,这种积极参与有助于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需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等基金公司都关注到“积极股东”的定位 ,易方达基金表示,在积极股东的提法旨在规范基金管理公司行使股东权利的行为,强化作为“积极所有者 ”的责任。在市场趋势与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强化公募基金治理能力要求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兴证全球基金表示,随着明确了公募“积极所有者”的角色定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治理朝着更系统、更规范的方向迈进。随着新规落地 ,未来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能够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这不仅有助于防范投资风险、提升组合价值,也回应了监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初心 。
南方基金也表示,这一定位对于行业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不仅将有力促进基金公司主动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更为行业内各机构提供了将其内化为日常业务能力、提升公司治理专业能力 、展示受托人责任担当的重大机遇。
(文章来源:财联社)
股票配资客服:哪个配资平台安全-中办、国办: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持股比例5%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
股票杠杆平台软件有哪些:股票配资门户网-公募年内豪掷109亿参与定增 四成机构浮盈超三成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配资查询-线上线下控制权拟变更!机构上调18股盈利预测 最高暴增9倍
加杠杆软件: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全球军用无人机迅猛增长 机构称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软件股票排名:配资炒股开户技巧-牛散股东提议“招股东、要求股东营收能力” 董事会称不合规定
投股票用什么软件:国内十大配资平台-雷军:小米yu7将于6月底发布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